俗話說:“糧豬安天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和豬肉的穩定供應對于國民經濟和國計民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我國出欄生豬達6.45億頭,豬肉產量4890萬t,約占 肉類總產量的64%,約占世界豬肉總產量的45%。2009年養豬業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48%,養豬業己成為我國畜牧業的主導產業,成為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成為農業與農村經濟增長的“亮點”,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養豬業現狀對于中國養豬業來說,2007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這一年出現了嚴重的豬肉荒,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 為此連續出臺扶持政策來鼓勵生豬生產,特別是對能繁母豬與規?;B殖進行了大量補貼,使的一些資木開始進入木行業,養殖方式轉變,有力推動了中國養豬業的發展。
1、養殖模式由散養向規?;B殖轉移
“十一五”期間養豬業的波動是歷史上不曾有的,2009年生豬規?;B殖比例超過60%,其中萬頭豬場由2006年的1300家和2007年的1800家,上升到2008年的2500家,2009年突破3000家、養豬業由小農戶逐漸向大企業轉變。
養殖規模是現代養豬業和傳統養豬業的木質差異,也是養豬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隨著養豬產業從無到有、
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約、由化生產到產業化經營的不斷發展,規?;B殖水平也出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從2001-2008年,我國養豬生產規?;潭戎鹉晏岣?,特別是2007年以后,呈加速增長趨勢。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2007年政府對規?;B殖進行了補貼,加之當年豬肉價格高,使養豬業成為眾多投資的目標;二是新一代的農民 加追求生活質量,不愿呆在農村, 不愿養豬,使得農村散養的數量卜降、因而未來養豬業的規?;潭冗€會較快提升。
2、區域布局由分散向區域轉移
布局區域化是現代養豬業的重要特征,也是發揮比較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目前世界畜牧業發達 大都形成了糧食主產區與畜牧業主產區結合的生產布局,提高了畜牧業的整體效益、隨著規?;潭鹊奶岣?,我國養豬業也有兩個明顯的區域轉移。
2.1由東部發達地區向西部欠發
達地區轉移:經濟發達地區北京與上海的生豬出欄呈逐年卜降趨勢,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四川與云南卻是穩步上升,這主要是因為生豬養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同時占地比較多,單位面積產出不高,所以經濟發達地區一般不支持發展。
2.2由糧食非主產區向糧食主產區轉移: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發展養豬生產 重要的一個限制因素在于飼料原料的供應。為降低成木,將糧食就地轉化為畜產品,提高農作物附加值,豬隨糧走將成為主要布局趨勢、從 來看,主要有四大產業帶,一是四川盆地糧食主產區;二是黃淮流域玉米、小麥主產區;三是東北玉米、大豆主產區;四是長江中卜游水稻主產區。